《茶經》:“其水,用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?!惫湃耸菓{什么對水做出評價的呢?常見的水體一般包括井水、泉水、河水和雨水等,我們不妨以它們為例加以論述。
首先,水作為飲食的一部分,衛生要求是古今都擺在第一位的?!恫杞洝返谖逭戮洼d有甄別水源的方法:河水要選遠離人群的,這樣可以避免污染;井水要選被汲取頻繁的,這說明無毒害;水要經常流動才好,這樣不會聚集毒素。故《食憲鴻秘》舉揚子江心水為絕品,定源遠流長的山泉為佳品。
至于雨水,古人認為此水從天而來,其性質與季候有關。如立春雨水有發育之義,可以助孕;梅雨水則和衣物受潮生霉有關,可以增益發酵;臘雪水則似寒冬,用以浸五谷可以防蟲。所以,古人認為雨水是難以確定優劣之物。如果時節不明,喝雨水被視為有風險之事。醫書上有“雨水亦貴久宿”之論,即把雨水收入壇中,用炭火熬煮開,古人覺得這可以消毒。
井水在古代被評價不宜用來烹茶,但適合熬粥。這引出了第二點,即古人對水口感方面的要求?!讹嬍稠氈罚骸熬?,味有甘、淡、咸之異?!辈滔逶u茶,說:“水泉不甘,能損茶味?!惫湃诵闹兴谋疚妒歉寿?,否則就會破壞烹調的口感。唯有白粥味寡淡,《食憲鴻秘》謂井水煮粥可以增香,井水之味可以調和無味之米。
既然水以甘冽為美,地表徑流長期與泥沼接觸,那么是難被古人稱道的。山泉若是由石上滲出,則被視作妙甚,因為此水無土腥味。袁枚有“水新則味辣,陳則味甘”之論。當時的人們認為對于采自江河湖井之水,只需選擇流動之水,遠離水岸,避其土氣,采回熬煮,存入壇內,則“煎茶于泉水莫辨。愈宿愈好?!惫湃硕ㄓ晁陡实?,而寡淡非正味,所以仍需熬煮陳置,既可解毒又能使其甘冽。
至此,我們可以下結論。古人定水之優劣的標準主要是兩部分,首先是衛生狀況:水源不可以離生活區域太近,水盡量少接觸泥沼。死水不可用,而石上清泉是極品;第二點是口感:甘冽是水的正味,因各種原因造成味道不正的水則需要處理方可安全使用。熬煮后封于壇內靜置是古人藏水的常用方法。
參考文獻
[唐]陸羽.《茶經》
[宋]蔡襄.《茶錄》
[元]賈銘.《飲食須知》
[清]朱彝尊.《食憲鴻秘》
[清]袁枚.《隨園食單》
聲明:鑒于本頁內容為互聯網數據收集所得,所有資料僅供用戶參考;我單位不保證亦不表示本網的資料全面及準確無誤,也不保證亦不表示這些資料為最新信息,如因任何原因,本網內容或者用戶因倚賴本網內容造成任何損失或損害,我單位將不會負任何法律責任。